当前位置:主页 > 文史长廊 >

白山黑水 碧血忠魂

  记中共吉林省辉南县委第一任主要领导——张一清

  张一清,谱名张力勋,字松有,曾用名毛哲。1911年12月1日出生于怀宁县斋仁铺(今怀宁县茶岭镇范塘村中塝组)一个贫苦农家,姐弟七人,他是唯一的男孩。童年只读四年私塾就辍学务农,十五岁离开家乡到省城安庆谋生。先在豆腐店推磨,后在米店帮工,受尽了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1935年,到《皖报》馆学做排字工。由于勤学苦练,技术、文化提高很快。不久到芜湖《大江日报》当印刷工。他对待工友如兄弟,因而深受大家的拥护,胜利的领导了争取复业和索薪的两次罢工。不久,被报馆开除。1937年6月,经报馆好友关墨藏介绍,到山西太原,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负责人薄一波)举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从此踏上了革命征途。学习期间,张力勋参加了由共产党组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纵队。同年10月,被派往介休县担任人民武装自卫总队长兼游击大队长。当时,游击队初创,60余人仅半数有枪,为了扩大抗日武装力量,他辛勤工作,昼夜奔忙。不料,11月的一天,张力勋和李志敏等人被国民党第三军曾万钟部逮捕,不承认其为八路军抗日武装,诬为土匪。在狱中,他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经组织营救出狱后,张力勋调任霍县游击大队政治部主任,后代理大队长。1938年5月,经洪赵地委书记刘文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一清同志遗像

  1939年1月,张力勋调到晋西区党委,先在党校高级班学习,任支部干事,改名毛哲。结业后,被派往新军二旅一团任负责人。12月,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重兵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毛哲在掩护区机关转移的战斗中立功,两次受到区党委的表彰。1940年初,我党从抗日大局出发,主动提出“停止摩擦、一致抗日”,并和阎锡山达成了划区抗敌的协议。毛哲相继担任晋西区“抗日拥阎讨逆总指挥部”警卫营教导员、新军第二纵队组织科副科长、纵队党委组织委员。1942年5月被选为纵队机关党代表,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后,改名张一清。意思是,经过整风运动,问题一清二楚。

  1945年9月,被编入华东干部团,任十队队长,带领100多人开赴山东。在行军途中,奉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电令,又改赴东北。在行军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与干部团成员张林苏相识、相爱并结婚。

少女时代的张林苏

  张林苏,1921年9月出生于苏州。父亲是国民党军官。1934年,她随父母迁往西安,在小舅汪乃平的影响下,逐步确立了进步思想。西安事变爆发前,年方十五、身为西安市学生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的张林苏曾直面张学良;随后,她离开父母,前往延安。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前委参谋长叶剑英的接见;在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期间,聆听了毛泽东、董必武、伍修权、肖劲光等领导的讲课;提前毕业后,到人民抗日剧社工作,另外一个秘密身份是边区保安处保安员,直属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潘汉年领导;后来,安排到陕北公学高级班集训;集训期间,经潘汉年、杨昭介绍,张林苏加入了共产党。接着,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担任周扬院长秘书。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张林苏在枣园机关《整风报》发表了《到下层去》的文章,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整风结束后,张林苏调中央政法办公室第四办任主任;“七大”后,党中央决定将延安的大部分干部派往前线、地方。社会部副部长李克农通知张林苏,分配她到华东地区的干部团。

  从陕西经山西、河北再到东北,干部团十队数次经过日军封锁线,徒步行程数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有时抱病行军,于11月底到达东北。稍事休整,张一清同志被派到辉南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无正职)兼武装大队政委,主持县委工作;杨军同志担任县长兼公安局长;张林苏同志任公安局副局长,主持公安局工作。

  当时,辉南境内日伪残余势力没有肃清,土匪猖獗;人民生活困苦,多数群众对共产党存在观望、回避甚至消极对抗的态度;工作难以开展,形势严峻。张一清同志头脑清醒,坚决贯彻“七大”路线,紧紧依靠县委的集体智慧,粉碎国民党的谣言,开创了革命新局面。

  首先抓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建立区委、区政府,村政府,农民会;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秘密发展党员;张一清同志重视干部培训,办了两期干部训练班,张林苏同志编教材写讲义,还亲自授课,培训了三百多名革命骨干,充实了队伍。

  为了解决人民生活迫切困难,县委打开伪满的几座仓库,将衣服、粮食分发给贫苦百姓,以解燃眉之急。

  为肃清敌伪残余势力,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反奸清算斗争,斗争的矛头直指伪警察、伪官吏等汉奸走狗。根据群众的揭发和调查,公安局抓捕了在日伪时期担任商会会长、维持会长的汉奸资本家陈鸿章,这一行动让曾经受欺压和迫害的老百姓扬眉吐气。盘踞在墨鱼沟的土匪马大疤洗劫了平安川,老百姓陷入极大的恐惧中;张一清亲自到平安川蹲点,带领队伍到龙岗山围剿土匪,匪首马大疤受伤生擒。与此同时,张林苏在县城与县长杨峻配合,抓获了准备叛乱的前伪警察局长刘守富等十几个特务。

  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张一清登门邀请晚清翰林学士林士儒出任新的县商会会长。县委与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协商成立参议会,张一清被选为参议长。5月21日,一清同志当选为人民代表,前往长春参加东北区人民代表大会。

  而此时,国民党向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土匪乘机活动。我军主动撤出了四平等一些重要城镇,辉南县城朝阳镇被敌人侵占。

  根据新的形势,省委通知与会人员,返回原地,坚持斗争。海龙、辉南、抚松、靖宇四个县的20名代表组成一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张一清任支部书记。大家研究了返程路线:一条从延边绕道朝鲜回县,比较安全;另一条取捷径冒险乘火车回县。为了照顾林士儒等几位年老体弱民主人士,遂决定乘火车返回。5月26日,当火车行至磐石县明城时,护路队已叛变,铁路被破坏,于是取道农村往回走。到达马腰沟时,天色已晚。大家便到一个叫张贵强的家里吃晚饭。不料,此人偷偷向伪村长白某密报,白村长把几十个中央胡子(政治土匪)引来,很快把张贵强家围住了。白村长喊话:“中央军已把你们包围了,你们是冲不出来的,快来投降吧!”张一清立即和同志们依托院墙开枪还击。敌人知道共产党打起仗来是不要命的,他们派人摇着白毛巾走到院墙外,递上劝降信。张一清愤怒地回答:“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投降’二字!”说完,把信撕得粉碎。张一清与三县负责人商量对策,决定突围。突围,对身经百战的张一清来说,不成问题。但是,几位年事已高的民主人士,腿脚不利索。张一清说:“各位老先生,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丢下你们不管,会用生命来保护你们。大家听从指挥,冲出去后,紧紧地跟住我们。”几位负责同志在前,民主人士在中间,警卫人员断后。眼看就要突出重围,林士儒老先生摔了一个大跟头,脚骨折了。张一清说:“老先生不要着急,我们把你背出去!”他安排海龙县包政委带队突围,让自己的警卫员把枪和子弹留下,背着林老先生走,自己留下来阻击敌人。

  张一清把几支枪分开放在小山坡上,快速跑动,几个点开枪,吸引敌人的火力。敌人不敢硬冲,拼命地朝小山坡扔手榴弹。一颗手榴弹在张一清身边爆炸,腹部受伤,肠子都流出来了。他把肠子塞进肚子里,用绑带缠住,继续战斗。虽然身负重伤,但与敌人对峙了半个钟头。同志们安全转移,而张一清同志光荣牺牲。

张林苏和女儿

  1946年9月6日,张林苏25岁生日那天,怀孕才七个月的孩子早产。为了纪念三个多月前为国捐躯的丈夫,张林苏把女儿取名“小清”。

  东北解放后,磐石县人民政府从马达沟取回张一清的遗骨,安葬在烈士陵园。1952年决定将马达沟上、腰(中)、下三个村命名为“一清村”,以作永远纪念。辉南县烈士纪念馆的前排首位陈列着张一清生平事迹。纪念馆《前言》说:“张一清等同志就是无数烈士中的光辉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