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情民意 >

关于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落实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政协委员包小燕反映,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民族自信与国家认同的核心,尤其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我国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落实存在的问题有:当代青少年“三观”受网络文化影响很大,情绪易受波动,思想易受诱惑;部分家长本身也缺乏国学人文方面素养;现实生活中缺乏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网络平台和教育基地;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作用下,语文课堂缺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深入教学。

  为此建议:

  1.专门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并配套综合实践课。课程可以通过网络精品课和大师讲座等形式开展,也可以把一些民间艺人、黄梅戏演员等纳入传统文化课程兼职教师队伍,弥补学校教师资源的不足。一周可以安排一节课,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礼仪。配套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开展青少年文化节、传统节日风俗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校园活动,加深青少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促使青少年主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加强学生家长传统文化教育。家长要营造良好家风,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良好家庭教育的实现提供素材,家长可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导青少年学习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讲座或者看宣传片等方式加强家长的传统文化教育。

  3.语文试卷中加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分值。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所需的必要的经费及师资,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教材和教学方法,对青少年进行专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解。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上课时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打造优质的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传播平台。正本清源,出台适宜本地的政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弘扬与宣传,抵制外国负面与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让优质的网络资源吸引青少年去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加大力度宣传本地的传统文化,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导向。建议把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纳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把学校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宣教次数纳入学校考核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