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情民意 >

市政协采用:关于高质量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议

  怀宁县政协委员郑楠反映,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面对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政策要求,目前我市各地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点区域的“一桩难求”现象。居民区、办公区和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等一般是新能源车充电需求较大的区域。办公区、商业中心等区域的公共充电桩建设数量不足,导致排队现象普遍存在,居民区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业主只能寻找公共充电桩满足充电需求。例如,许多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导致无法安装充电桩。二是“有桩没车”的低利用率现象。部分设置在地下车库的公共充电桩不易被发现,导致使用率低;部分区域停车位比较紧张,充电桩经常被燃油车占位,缺乏规范管理导致充电桩使用率低;在充电桩设施建设的初期,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导致一些充电桩使用率低,逐渐变成“僵尸桩”。三是充电桩兼容性较差。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电动汽车品牌和型号需匹配对应充电桩和充电协议。虽然交流慢充的接口标准已逐渐被大部分企业接受,但关于直流充电,超级充电等快充方式,各个企业的标准尚未统一。有些充电桩只能为特定品牌的电动汽车充电,导致用户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些因素提高了充电桩的建设和普及难度。

  为此建议:

  1、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通过制定详细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科学确定充电桩的布局和数量,合理有效配置资源,以“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为发展目标,积极倡导构建普惠均衡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打通乡镇充电“最后一公里”,让新能源车“出得了城,下得了乡,回得了家”。

  2、增加充电桩数量。要进一步支持增加人口密集区域的充电桩建设,合理科学测算办公区、写字楼、商超、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公共区域客流密度和利用率等因素,适当增加公共充电桩数量,缓解“一桩难求”的现象。积极推动充电桩进小区,协调居民区业主、物业公司和充电桩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共享利益、分担责任,探索一举多得的发展路径。对于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建议发挥社区居委会、第三方专业机构优势,推进老旧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3、有序处置低效“僵尸桩”。通过加强运营维护、提升信息化程度,来提高对现有充电桩的利用率,激活“僵尸桩”,提高使用率,并有序拆除偏远废弃“僵尸桩”,避免资源的浪费。

  4、推动充电桩的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充电桩,建议新建充电桩采用智能充电桩,并推动既有设施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与电网的智能互联,实现车网双向互动,以优化电能利用,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推动车联网、车网互动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