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情民意 >

市政协采用:关于加快县域生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怀宁县政协农业农村委反映,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生鲜产品流通在各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当前,我市各县(市、区)生鲜产品物流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解决与优化:一是生鲜包装简易化。许多生鲜产品仅用简易塑料袋或普通纸箱包装,未依据产品特性进行专业化设计。如一些易损水果缺乏足够的缓冲材料保护,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碰撞而出现大量损耗;部分生鲜鱼虾肉类的包装密封与保鲜性能不足,极易受到细菌污染与变质。二是冷链物流覆盖不足。县域内的物流企业大多缺乏冷链运输设备,仅有少量冷藏车且车况参差不齐,常温运输成为常态。如怀宁县冷藏冷链物流仅有安徽华顺物流有限公司和部分快递企业增值服务及县内蓝莓茶叶加工企业自有冷链,这使得生鲜产品在运输途中面临温度波动大的风险,严重缩短了其保鲜期。同时,运输路线规划也不够精准,部分偏远地区需绕行主干道,迂回运输与长时间中转现象频繁,进一步加剧了生鲜产品品质的下降。三是仓储管理不够规范。缺乏现代化的冷藏库与冷冻库,多数仓库仅能提供基本的常温存储,无法满足生鲜产品对温湿度精准控制的要求。安庆市现有物流企业300余家,但具备全温层仓储和温控运输能力的企业不到50家。同时,部分企业库存管理手段落后,难以实现对生鲜产品的先进先出管理以及保质期的有效监控,导致一些生鲜产品因积压而过期浪费。四是配送末端问题。配送范围受限,如岳西、太湖、潜山等县域内一些偏远乡村,因地形复杂或人口密度低,生鲜产品无法实现直达配送,目前还是“集中配送+村民自提”模式,配送时间长且不稳定,做不到每/次日直达,这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与满意度。

  为此建议:

  一、优化包装标准化体系。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联合物流企业与生鲜生产企业,制定适合县域生鲜产品的包装标准。针对不同种类的生鲜产品,设计专门的包装方案。例如,对于新鲜浆果类水果,采用带有透气孔的塑料盒内加缓冲海绵的包装,防止挤压与腐烂;对于生鲜鱼类,使用密封保鲜袋与隔热泡沫箱,并配备冰袋,确保低温保鲜。同时,鼓励各地企业生产符合标准的生鲜包装材料,降低包装成本。

  二、完善冷链运输网络。加大对冷链运输设备的投入,各地政府可通过补贴政策,鼓励物流企业购置新型冷藏车、冷藏集装箱等设备。建立县域冷链物流调度中心,整合现有冷链资源,实现冷藏车的合理调配与共享。例如,在生鲜产品丰收季,集中调度冷藏车到产地进行批量运输。加强各县(市、区)冷链物流枢纽的合作,实现干线冷链运输与县域支线冷链配送的无缝对接,拓展冷链运输的覆盖范围。

  三、升级仓储设施与管理。规划建设县域生鲜仓储物流园区,园区内配备现代化的冷藏库、冷冻库、气调库等不同功能的仓储设施。引入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库内温湿度、库存数量、产品保质期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例如,通过传感器自动调节库内温湿度,确保生鲜产品始终处于适宜的存储环境;利用库存管理系统实现对生鲜产品的精准定位与快速出入库操作。

  四、强化配送末端建设。拓展配送网络,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在县域内的乡村设立服务网点或合作代收点,实现生鲜产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覆盖。利用大数据与智能算法优化配送路线与时间安排,根据订单量、配送地址等信息,合理规划配送车辆的行驶路线,提高配送效率。例如,采用集中配送与定时配送相结合的方式,在乡镇设置集中配送点,按照固定时间进行配送,减少车辆空驶与等待时间。同时,建立配送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可通过订单号查询生鲜产品的配送路径与时间节点,保障配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