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政协民族宗教界别活动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01 阅读次数:次
怀宁县政协民族宗教界别活动室反映,体卫融合发展对于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对县域体育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在体育活动参与度方面,每周能坚持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居民较少,近一半居民表示每月参加体育活动不足1次,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于各种因素每月锻炼时长不超过2小时,可见县域体育氛围不浓厚,居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卫生健康领域在疾病预防、康复等环节,对体育手段的运用和推广有限,体育健身与卫生健康之间缺乏深度沟通协作,尚未形成有效的融合发展模式。
为此建议:
一、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县域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体育设施建设资金,在规划布局上,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和需求特点,合理分配体育资源。例如,在乡镇新建一批多功能运动场地,包括篮球场、小型足球场、乒乓球场等,同时,建立体育设施维护管理机制,定期对现有健身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使用安全。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定体卫融合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定期组织体育指导员对体卫融合进行专业培训,内容涵盖运动医学、康复理疗、营养膳食等方面。设立体卫融合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对引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给予一定补贴。引导市属职校开设体卫融合相关专业课程,为本地培养专业人才。
三、强化宣传推广。整合资源,制定全面的体卫融合宣传方案。在传统媒体方面,增加本地电视台对体卫融合的宣传时段,安排专题节目讲解体卫融合知识和案例。在新媒体平台上,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定期发布体卫融合科普短视频、图文信息等,提高话题热度。例如,开展“体卫融合健康行”活动,鼓励居民分享自己的运动健康生活,同时,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体卫融合宣传讲座,提高居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四、建立部门协同机制。体育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制定体卫融合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例如,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提供疾病监测数据和健康指导建议,体育部门根据这些信息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体卫融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体育活动信息、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体卫融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