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作者:路遥 发布时间:2025-02-24 阅读次数:次
县政协委员路遥反映,脱贫攻坚时期,各级政府为了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并引导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利用扶贫资金投入了扶贫产业建设,从而形成了经营性扶贫资产。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些经营性扶贫资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做出了显著贡献。然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今天,如何做好经营性扶贫资产的管护,让它继续发挥效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经营性扶贫资产管护成本高,收益低。部分出列村地理位置偏远、扶贫产品市场需求不足,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维护成本却居高不下。以江镇镇新合村为例,该村扶贫资产为木耳大棚基地,建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成本高昂,加之当地劳动力技能水平有限,生产效率难以提升,使得这些资产的收益远远低于预期。二是利益联结受益群体范围有限。在扶贫资产建设初期,受益群体主要集中在贫困户身上,同时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也主要面向服务贫困户,导致一般农户的收益相对较少。目前尚未构建出更多针对一般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因此无法更有效地激励广大民众参与到经营性扶贫资产的运营中。三是部分扶贫产业技术落后,产业效能低下。大多数扶贫产业以一产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农产品价格特色不足在市场缺少竞争力,这不仅限制了扶贫资产的收益增长,还有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四是经营性扶贫资产缺少专业化管理。农村缺少专业性人才,许多经营性扶贫资产在运营管护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导致资产的运营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也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进行,进一步加剧了资产的损耗和老化。
为此建议:
1、加强扶贫资产管护运维。要以“四个一批”思想为指导,分类推动帮扶产业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全力促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健全扶贫资产管护运维机制,通过制定详细的管护计划和运维方案,确保扶贫资产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维护和管理。同时,通过争取各项资金增强对扶贫资产管护运维的投入力度,确保管护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
2、扩大利益联结范围。扩大经营性扶贫资产的受益范围,将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更多地分配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爱心超市、治理人居环境等项目,使经营性扶贫资产的收益能够惠及全村的农户,让更多一般农户参与经营性扶贫资产运营、分红,更大限度地发挥经营性扶贫资产的效能。同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的监督机制,确保经营性扶贫资产的收益分配公平合理,防止出现利益输送和腐败现象。此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扶贫资产的运营管护,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和收益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3、促进扶贫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当前经营性扶贫资产存在的同质化、低效益等问题,要积极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强对产业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利用当地资源和文化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产业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扶贫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4、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加大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升当地农民和村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经营性扶贫资产的运营管护中来。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丰富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的专家,为经营性扶贫资产的运营管护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经营性扶贫资产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还可以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运营管护的志愿服务团队,鼓励更多有志于乡村振兴事业的人士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共同推动经营性扶贫资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