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情民意 >

市政协采用:关于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和利用的建议

  怀宁县腊树镇政协工作联络组反映,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是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名录137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39项,市级90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7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95人,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体育、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虽然近年来我市及各县(市、区)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成绩显著,但也还存在群众重视程度不足、传承人老龄化与后继乏人、非遗项目的记录和保存工作不够全面、创新非遗开发利用的途径不够广泛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宣传教育。持续加大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普及非遗知识,展示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提高社会大众对非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在学校教育中融入非遗内容,从小培养孩子们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市非遗项目走向更大舞台,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传承人保护与培养。建立健全传承人认定机制,成立非遗传承行业协会,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传承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非遗传承人才梯次培养机制,完善传统“家承”、行业“师承”、现代“学承”等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网络化等,记录和保存非遗项目传统技艺和表演形式。

  三、完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制定科学的非遗保护和传承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强非遗项目的记录和保存工作,形成对非遗的发现、研究、保护机制,建立健全非遗档案数据库。对濒危的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和保存,防止其失传。建立健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非遗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四、推动非遗传承产业化发展。鼓励和支持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举办非遗摄影大赛、非遗手工大赛等精彩赛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产业化,通过市场运作实现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培育和打造我市各地区非遗产业品牌,提高非遗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非遗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