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作者:怀宁县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16 阅读次数:次
(2018年11月1日县政协十三届八次常委会议通过)
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县政协根据2018年度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并召开民主协商会进行专题协商。
会议认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旅游产业改革发展,不断转变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基本具备,全域旅游态势看好。特别《怀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使我县旅游管理工作进入有章可依、有序推进、有所创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全域旅游前景广阔,但也还存在旅游资源挖掘缺乏深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服务亟需提升、要素保障不够有力、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我县应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新机遇,借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凝聚共识,准确定位
1.树立战略思维。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是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投资效益看好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我县人文历史厚重,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壮大旅游业有机遇、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从县委、县政府层面已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我县“3+1”主导产业来培育,已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全域旅游的认识高度和行动自觉,但也必须看到,发展全域旅游存在聚力聚智不够,上头热、下头冷,少数部门热、多数部门冷的“冷热不均”现象,特别是具体工作中还存在重概念、轻行动、重认识、轻落实的问题,“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意识和氛围远未形成。为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真正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我县战略性主导产业,抢抓有利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实施,努力开启我县全域旅游发展新篇章。要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理念,充分认识旅游业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加强旅游业与农业、城乡建设及相关产业的结合,在文化、商业、交通、城建、环保、土地等各项建设中植入大旅游的概念。
2.把握战略定位。发挥优势,准确定位,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首要问题。根据怀宁实际,依照《怀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考虑可能性,怀宁全域旅游发展应紧扣“诗乡戏祖,独秀怀宁”这一主题,重点挖掘怀宁的文化资源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两地”。一是打造皖西南区域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发挥怀宁交通便捷、区位辐射周边的优势,依托高河县城和茶岭高铁新区建设,加大交通物流和宾馆餐饮服务业建设,着力发展“过夜经济”,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走得了”。二是打造皖西南文化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我县诗乡戏祖的文化资源,展现我县厚重独特的文化魅力,抢抓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农事体验、休闲、餐饮、康养、观光等多元化业态,以慢生活为主题,不断提高怀宁旅游的吸引力。
3.保持战略定力。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小、环境代价低、关联度高、辐射范围广、拉动性大,能促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共进,但同时发展旅游业也存在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对环境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要保持战略定力与政策定力,一以贯之地抓好、持之以恒地抓实,不能被暂时的困难所吓退,不能因为抓一阵子没有效果就放弃,更不能因为存在一些问题就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做大做强。
二、高位推动,强化保障
4.健全完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建立高规格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旅游、公安、商务、卫生、质监、安监和物价等部门参与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制度,对涉及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事项实行一事一议,定期召开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加强文化旅游部门建设,构建党政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多级联动”的发展机制,实现从部门推动向党政推动转变,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
5.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交通建设资金等政策性资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环境,改善村庄面貌,促进效益发挥最大化。建立相当规模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发挥好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更多进入旅游产业。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统筹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发挥重大旅游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
6.建立旅游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培养+引进+激励”相结合,注重旅游管理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依托知名旅游企业,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挖掘和培养本土旅游人才。加强与有关高校对接,组织实施旅游人才培训合作计划,着力培养旅游跨界人才、旅游创意人才、旅游新业态人才和服务人员等。建立旅游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重点引进景区规划、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专业型人才,在生活保障、创业创新、奖励扶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三、合力攻坚,落细落实
7.制定计划分步实施。《怀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年)》已经制定并批准实施,必须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落实规划的责任,确保各项建设和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得到有效实施。要对规划中的中长期目标进行时空序列上的分解,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建立适当的支撑体系。要明确年度建设目标,制定分步实施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和总体任务,逐年分解任务,明确有关乡镇和县直部门职责,加强工作调度和考核,分步推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8.建立专班推进项目建设。对发展全域旅游的龙头项目,如石牌戏曲特色小镇、长城文旅康养小镇、黄墩蓝莓特色小镇项目等,县委政府建立高规格的专班,统筹全县力量强力推进。同时对孔雀东南飞产业基地项目提升、孙家城遗址公园、独秀山观音洞旅游度假区、海子文化园升级、茶岭高铁新城、平山国家农业公园、洪镇农创小镇等七大重点项目,也要多措并举,适时启动,由县级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参与,分别建立专门项目推进小组,制定项目建设进度时间表,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早见成效。
9.部门联动全面推进。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全面挖掘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全面打通工业、农业、商业、房地产、手工业等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动员和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全面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中,推进“旅游+”,在“+”的过程中不断融合,整合更大力量。因此,全县上下各地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旅游+”的理念,特别是农业、林业、水利、商务、交通、环保、城建、文化、教育等与旅游发展联系紧密的部门,在系统管理和行业发展中,紧紧围绕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围绕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找准位置,制定规划,协调联动,推动实施,实现融合发展。
四、发展产业,培育主体
10.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充分发挥怀宁优势,深度挖掘陈独秀、海子、孔雀东南飞、黄梅戏等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推动文旅融合;以蓝莓产业发展为依托,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深化农旅融合;以怀宁蓝莓为代表,适度开放制造、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发展以“参观—交流—体验—展销”为模式,以探营游、工厂游、团购游、科普游等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推进工旅融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延伸、做精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加速业态升级,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提升旅游附加值。
11.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牢固树立“强旅必先强企”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项目支撑、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积极支持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作为旅游产品供给者的作用,运用市场规律促进其竞争、发展;通过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孵化平台建设等方式,引导支持充满创新活力的旅游中小微企业和旅游创客。充分激活民间投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支持优势旅游企业兼并重组,支持投资者独立或联合开发旅游项目,引导旅游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12.大力推进旅游招商。真正突显发展全域旅游作为“3+1”主导产业的地位,集中整理包装一批旅游项目,谋划一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牵动性旅游项目,在招商引资中将此作为重点推介内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强化招商专班职责,做好人脉对接、产业对接、企业对接、项目对接和政策对接,实施精准招商,重点突破,引进大型旅游企业、著名旅游管理公司和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在我县开展连锁经营和品牌输出,带动本土旅游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企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五、加强营销,塑造形象
13.创新营销模式。探索旅游营销外包模式,加强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和大型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完善微营销网络体系。深耕县内和县外“两个市场”,用好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两个平台”, 统筹抓好政府“形象营销”和企业“内容营销”。制定旅行社送团奖励政策,扩大旅游客源。
14.提升旅游节会品牌。研判市场需求,深挖文化资源,打造营销亮点,创新策划蓝莓文化节等固有品牌活动,提炼具有核心主题的怀宁旅游品牌,不断提高怀宁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争取举办或承办国家、省、市和跨区域的会议、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实现高端旅游市场新突破。
15.推进区域合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周边省市县知名景区的友好合作,开展精品联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实行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留、信息互通、文化互融、节庆互动。组织旅游企业重点围绕航线、高铁线开展旅游宣传营销,着力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圈及周边城市和省内外市场。积极融入全市景区联票经营、整体打包促销的营销机制,提高全域旅游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