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作者:怀宁县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20 阅读次数:次
积极推进园区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积极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找准一体化突破口的重要路径。根据2020年度重点民主协商工作安排,7月份以来,县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并召开民主协商会进行专题协商。
会议认为,近年来,县经开区围绕磁电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四大专业园区建设,积极造载体、引项目、聚人才,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四最”营商环境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并与上海松江经济开发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形成首位产业提速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产业集聚有效提升的良好局面。但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产业集聚效应不凸显,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营商环境亟待改善等一些突出问题。为此,建议我县一定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主动谋划,综合施策,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目标导向、规划引领上等高对接,高标准谋划园区发展
1.思路视野要再拓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论述,聚焦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对标国家《规划纲要》、省《行动计划》、市《行动方案》、县《行动方案》,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牢“一盘棋”思想,深化县经开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抢抓机遇,及时谋划,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站在新一轮大发展“风口”,要认真分析研究比较优势,找准园区新发展定位,打通差异化发展新路径。
2.规划引领要再部署。要高度关注国家、省出台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将园区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平台纳入相关政策支持范围,为融入一体化发展抢占先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思路,充分依托园区承载、产业基础、要素资源等,科学编制“十四五”园区发展规划,将高质量、一体化、数字赋能、创新驱动等发展理念贯穿“十四五”规划全过程,统筹园区发展空间、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整体呈现。
二、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上精准发力,高质量推进产业升级
3.突出协同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借力长三角科创优势,充分利用怀宁(松江)科创中心平台,大力开展“孵化在上海、产业在怀宁;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怀宁;前台在上海、后台在怀宁”协同创新,争取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加工等重点产业,推进园区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支持企业与长三角科研院所在园区建立研发中心、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开展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关,助推重点产业部分领域技术达到或领先同行业水平。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构筑机制,围绕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机器换人”行动,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创新工程,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迈进。
4.加快产业集聚,促进集群发展。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围绕磁电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成立产业推进专班,一个产业一套班子,实施专班专人专责推进,积极拓展加快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使园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有力,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坚持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加工首位产业发展方向,瞄准高分子材料、磁电材料、新型建材和智能成套装备、汽车零部件、关键基础部件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强与苏浙沪地区的全方位合作,促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集聚,推进产业链整体承接,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产业集群。
5.坚持招大引强,强化产业招商。聚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加工等首位产业,依托专业园区集聚效应,动态调整园区首位产业重点招商企业和项目库,突出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强化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引进,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实效性。抓住苏浙沪地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外迁和与上海松江经开区合作共建两大机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定向招商,强化专业化招商机制,实行专班驻点对接长三角高端优质资源,重点引进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首位产业关联企业及配套项目。充分发挥苏浙沪地区在怀投资企业的桥梁作用,加强与苏浙沪地区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沟通交流,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上下游合作伙伴、商界朋友来怀投资兴业。
6.加强激励引导,汇聚发展合力。坚持首位产业首位扶持,借鉴芜湖湾沚、南陵等地做法,统筹工业项目引资优惠、产业引导基金等政策,定期修订、细化产业发展各项支持措施,提升政策的含金量和精准度,推动资源要素、政策措施、工作力量等向首位产业集聚。积极帮助园区企业对接我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扶持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提升研发能力;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支持。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完善“独秀英才”四大行动计划相关实施细则,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推动人才柔性引进,出台针对性措施,积极为引进的人才及其家属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服务,让企业既能引进人才,更能留住人才。
三、在配套支撑、高效服务上主动作为,高水平打造营商环境
7.不断提高要素保障能力。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合理界定马庙园、金拱园规划范围,加快相关地块报批和征迁工作,以现代化工业园的标准,规划工业厂房、道路管网、市政设施建设等,坚持整体连片开发,拓展园区和产业发展空间;扎实推进园区闲置低效土地专项清理行动,不断提高园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大力推进专业园区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量检验中心等载体,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力度,引导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加工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省级知名品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积极创建园区投融资平台,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推动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园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8.着力补齐园区配套短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快速推进园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按照轻重缓急聚力打通园区七通一平“最后一米”,同步建设排污、绿化等配套设施,加强对园区路面、路灯、绿化等设施的管养。积极推进产城互动,提升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能力,科学布局园区教育资源、金融、医疗卫生机构、保障性住房等民生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企业职工衣食住行、就医、子女上学等现实问题。大力支持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进园区,着力打造“智慧园区”,建立健全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加快“登云”和“两化融合”步伐;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助力企业实现升级改造。
9.切实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借鉴新芜经开区“综合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探索将科经信等涉企部门全部或部分职能和人员并入经开区,精简优化审批事项和流程;设立入园企业服务机构,负责入园工业项目审批,推行“园区的事项园区办”;推行“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模式,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建立项目管理综合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形成项目管理简化、优化、标准化。做实招商项目“一站式”保姆服务,全程跟踪和协调推进项目落地,优先保障项目所需土地、水电气等要素,切实解决项目“落户难”问题;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活动,重点做好解读落实帮扶政策、帮助招工稳工、兑现办事承诺等工作,促进企业早建成、早投产、早达产。
10.大力改进作风服务发展。面对战略发展新机遇,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毫不动摇抓牢第一要务,自觉增强服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挂职锻炼、重点培养,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再解放、理念再革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向东看、向东比”,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全面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掀起新一轮干部干事创业热潮。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切实把工作重心聚焦到“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上、聚力到安商助商服务上,只争朝夕强本领,雷厉风行转作风,以更大力度狠抓机制改革创新、产业培优育强、园区提质增效;要推进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常态化高效化,强化担当,务实作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切实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让企业家坚定信心、安心经营、放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