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建言献策 >

关于建设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案

  (2018年7月12日县政协十三届七次常委会议通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农业农村机制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契合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抓好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具体实践。为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县政协以“建设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为重点协商课题,成立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民主协商会进行专题协商。

  会议认为,我县独秀现代农业园区经过近4年的建设,园内基础建设、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得到较快发展,且乡村特色资源丰富,具备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基本条件,但也存在基础条件仍较薄弱、发展动能尚嫌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三产融合很不到位、农民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建议,我县田园综合体建设必须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坚持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积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规划为纲,突出独秀园区主战场,抓好示范带动。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田园综合体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等衔接融合,推动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等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要以独秀园区为主战场和主要载体,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高强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独秀田园综合体建设,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独秀田园综合体建成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示范区。与此同时,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平山现代农业园区和其他有条件的镇村,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资源,打造镇村级田园综合体示范点。借鉴江山市的做法,以村为单元,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历史遗存、风土人情、文化风俗、产业特色、人居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优势互补的田园综合体。

  二、以产业为重,突出蓝莓主导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坚持市场化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功能融合。如建德市的杨村桥镇,以草莓产业为主导,全镇40%以上村民种植草莓,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另有村民赴外省承包种植草莓;先后投资1亿元,建成草莓种植核心基地、草莓玻璃温室、草莓健康馆、博物馆、科技馆、草莓文化广场等,集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科研展示等于一体。建德市的幸福村,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幸福部落”,集中发展乡村民宿、生态农业,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和军营拓展中心体验、农耕博物馆展示等。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的张家港市永联村,以工业反哺农业,充分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先后投资2.5亿元,发展粮食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观光农业、农事体验、农耕文化园(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以“双基”为要,突出补短板强弱项,优化资源配置。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园区内山水田林路村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实施通讯、供水、电网提级改造、村庄道路户户通,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导入田园综合体,通过EPC、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形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向服务群众生产生活转变,克服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粗放、服务保障缺位现象。坚持不搞大拆大建的工作思路,优化地域特色人文及乡土资源配置。借鉴歙县蓝田村、建德市幸福村做法,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层次,逐步推进田园综合体内主要道路路面沥青铺设和通讯、电网杆线迁移地埋;通过引进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民闲置住房统一承租、统一整修、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结合乡风民俗,就地取材,开发景观农业、农事体验、户外运动和野外体验场所,为乡村休闲游、体验游、民宿游创造条件。借鉴建德市“杭派民居”经验,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采取点状供地模式,有效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从整体上改善村镇面貌。

  四、以治理为基,突出农村“三大革命”,实行集中连片整治。统筹考虑原居农民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宜业宜居宜游导向,为田园综合体长远发展筑牢基础。把生态环保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化肥农药减量化、产业链条生态化。紧扣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实行园区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所有农户实现改水改厕,园区内村庄、民宿污水逐步纳入乡镇污水处理管网。强化宣传引导,激发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让广大群众主动作为。借鉴江山市大陈村经验,以村为单元,从清洁卫生入手,通过政府引导,村民互动,各方配合,从深度上下功夫,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其他环境整治项目不断提升,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五、以文化为魂,突出党建引领自治,深化乡村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创建文明幸福乡村。结合村“两委”换届,选好用好村带头人,开展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借鉴江山市大陈村经验,通过“党群一家亲”党建机制,由村党员干部分别联系村党员和群众,集聚县内外乡贤,为村组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开展支部服务“七个一”活动,由支部书记带头,抓好党建、环境整治、素质提升、智慧村庄、文化繁荣、历史挖掘、实体经济等服务活动。坚持宣传发动群众,让广大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组织者、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引导基层民主协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鼓励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服务工作,规范乡风民风,推进移风易俗。推动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德育培植,以家庭文明为基础的村民素质提升,让文明、文化塑造农村、农民的“精气神”。开展空心村整治,遏制乡村无序发展现象。

  六、以富民为本,突出农村“三变”改革,创建利益联结机制。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创建农民、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集体之间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和农户成立村集体组织(股份合作社),引进承接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村经济组织和农户入股经营,将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股份,由承接经营主体持有、经营和管理,不断做大经营主体,做实集体经济。激发农民主体意识,鼓励农民土地入股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入股、租赁、托管等形式,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借鉴安吉鲁家村模式,通过“公司+村+家庭农场”,由村集体100%持股乡土农业发展公司,集中流转村民土地,用于家庭农场和农业旅游项目,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紧密结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